(摘自「讀經講義第二輯:舊約智慧書與先知書」,第十八單元)
第十八單元 亞毛斯
五、論述
1. 亞毛斯先知書說:「在那一天,我必樹起達味已坍塌的帳幕,修補它的缺口,重建它的廢墟;使它重建有如往日,使他們征服厄東的遺民和屬於我名下的萬民──行這事的上主的斷語──」(亞9:11-12),其本意是以色列將要復興,並征服他國.雅各伯宗徒如何引用這段話來證明天主也是外邦人的天主?他改變了經上這段話的原意嗎?
在宗徒會議中,為了外邦人是否應割損的問題起了辯論.伯多祿主張,天主是以信德淨化外邦人的心,不需要割損就能得救.雅各伯贊同伯多祿說:「先知的話也正與此相合,如經上記載:『以後我要回來,重建達味已傾倒的居所;已坍塌了的,要把它重建而豎立起來,為的是其餘的人,即一切以我的名得名的民族,要尋求上主:這是很久以前,公佈這事的主說的.』」(宗15:14-18)
雅各伯對這段經文的引用,和原始的經文有些不同.這個差異是因為宗徒時代所使用的聖經,是希臘文的七十賢士譯本,在字面上已與原始的希伯來文經文不盡相同.很顯然,雅各伯所引用的這段翻譯的經文必是當時猶太人所公認的正確經文,否則在辯論中,他一定會遭到其他反對者的抨擊.
這種差異並非由於翻譯的差錯或是譯者不忠於原文,而是因為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後,選民對舊約的預言有了更深的認識,體會到天主的旨意不是要以色列以武力「征服萬民」,而是要所有的民族都因天主之名,尋求天主.雖然在亞毛斯的時代,選民認為能以武力「征服萬民」是來自天主對以色列的極大恩寵,但是後來的猶太人將聖經翻譯成希臘文時,已了解到先知們所預言的天主的計劃,實另有深意,而做了更貼切的翻譯.
六、反省與分享
1. 萬邦列國因為「再三再四」犯罪,因此天主不收回成命,而施與懲罰(亞1:3,6,9,11,13;2:1,4,6).但是耶穌也說過,要原諒人七十個七次(瑪18:22).當我一再犯錯時,天主仍會原諒我嗎?為什麼?
2. 「他們把窮人的頭踏在塵土裡,侵奪卑微人的權利」(亞2:7).這樣的情形在我身處的社會中也有嗎?看到社會不公義的現象時,我如何回應?我如何盡我的力量來改善這樣的情形?
3. 因為以色列是選民,所以天主說「為此,我必懲罰你們的罪惡」(亞3:2).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嗎?做為基督徒,我是否也是天主特別揀選的? 耶穌說:「給誰的多,向誰要的也多」(路12:48).這句話對我的言行有何警惕?
4. 先知責備以民「每晨奉獻你們的犧牲,每三天奉獻你們的什一之物」(亞4:4)因為他們是非法的敬禮.什麼是非法的敬禮?為何這會使上主厭惡?我是否常保警覺,不用非法或不當的方式來對天主敬禮?
5. 「你們應尋求善,不可尋求惡」(亞5:14).那些事是善事,那些事是惡事?古語云:「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」.我如何以具體的行動尋求善,避免惡(不論善惡之事的大小)?
6. 為什麼「那些想避開凶日的,卻接近了殘暴」(亞6:3)?我是只顧自己「大碗喝酒,以上等的油抹身,但對若瑟的崩潰,卻漠不關心」(亞6:6)的人嗎?如果不是,我如何以自己的力量來關心並幫助國家社會?
7. 為何司祭阿瑪責雅要驅逐亞毛斯先知(亞7:10-13)?我是否也只喜歡聽別人的好話,而厭惡逆耳的忠言?
8. 上主的話對我的生命有什麼重要性?耶穌如何以天主口中的話來抵抗魔誘?為何「對聽上主的話的饑渴」「尋求上主的話,但卻尋不到」(亞8:11-12)是一種嚴厲的懲罰?
我相信因為天主的仁慈,所有罪過都會被寬免,因此「災禍不會臨近,不會來到我們身上」(亞9:10)嗎?過份童騃性的樂觀,對靈性的成長有什麼阻礙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