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摘自「讀經講義第二輯:舊約智慧書與先知書」,第十四單元)
第十四單元 厄則克耳
四、註解
則1:3
厄則克耳的希伯來文原意是「天主是大有威能的」,或是「天主是使人強壯者」.
則1:26
梅瑟及長老們在西乃山「看見了以色列的天主, 看見在他腳下好像有一塊藍玉作的薄板,光亮似藍天.」(出24:10)
則3:26
雖然厄則克耳是在公元前592年在充軍地蒙召成為先知,但是到公元前587年,猶大滅亡,難民從猶大逃來報告耶京陷落的消息後,他才開始開口說話,不再作啞巴(則24:27;33:22).在此之前,他只是以象徵性的行為警告以民.
則4:6
四十年為一代.
則4:9
表示因為食糧不足,只能用所餘的任何雜糧來混合做餅.
則4:10
二十「協刻耳」約等於二百二十八公克;一「歆」約等於一夸脫(四分之一加侖,或一公升左右)
則6:13
山頂及樹下都是異民給各偶像獻祭的地方.因此梅瑟規定:「凡你們去征服的民族供奉神祇的地方,無論在高山上,或在丘陵上,或在任何綠樹下,都應加以破壞」(申12:2)
則6:14
曠野直到黎貝拉是從最南端到最北端,意即全地.
則7:22
「我的寶藏」意指聖殿.
則7:22
朝拜太陽是猶大君王敬拜異教的一種惡行(參列下23:11)
則10:3
雲彩象徵天主的臨在及上主的榮耀.以色列人在曠野時,也曾有雲彩充滿帳棚,以致梅瑟不能進入會幕(出40:34-35).撒羅滿建立聖殿後,當司祭從聖所出來時,雲彩充滿了上主的殿,以致為了雲彩,司祭們不能繼續奉職,因為上主的榮耀充滿了上主的殿(列上8:10-11).但是,厄則克耳先知現在看到「上主的光榮離開了聖殿的門限」(則10:18).耶穌顯聖容時,也有一片光耀的雲彩出現(瑪17:5).在默示錄中,若望宗徒在神視中看到「因著天主的榮耀和威能,殿內充滿了煙,沒有一個人能進入殿內」(默15:8).
則12:5
牆上挖洞預示充軍者將從被毀的耶路撒冷城的殘垣斷壁走過.
則12:13
「但他一無所見」因為拿步高剜了漆德克雅王的雙眼,然後將他充軍(列下25:7).
則16:8
祭殺子女是猶大多位惡君所行之事(參見列下16:3;17:17;耶7:31)
則19:10
葡萄樹指的是猶大.粗壯的枝條意謂達味的後裔.
則21:22
「鼓掌」的原文意為「拍手」,這種動作含有輕蔑(約27:23)、憤怒(戶24:10)、與悲傷(則6:11)之意.
則23:4
姊姊的名字「敖曷里」意為「她自己的帳幕」,妹妹的名字「曷里巴」意為「我的帳幕在她們中間」.這兩個名字暗示以色列南北分裂後,北國在撒瑪黎亞建立神殿(列上12:31),與耶路撒冷的真正聖殿對立.
則23:40
「遠方召來的人」指亞述及巴比倫的使者.
則24:3
以鍋及肉來比喻,因為耶路撒冷的居民原以為城是保護他們的鍋,因此他們說「城是鍋,我們是肉」(則11:3).
則24:7
肋未紀規定:「誰若獵取了可食的野獸或飛禽,該放盡牠的血,用泥土蓋上.因為一切肉軀的生命都繫於血」(肋17:13-14).以民相信,被殺害的人的血,在地上未被掩蓋,將會向天主喊冤,請求報復,因為加音將弟弟亞伯爾殺害後,亞伯爾的血由地上向天主喊冤(創4:10).約伯在痛苦時呼號: 「地啊!不要掩蓋我的血.願我的呼聲無休息的餘地!」(約16:18)
則26:4
在厄則克耳先知的時代,提洛只是一個腓尼基外海的一個岩石的小島.直到希臘亞歷山大時,才有堤岸通到大陸地.因此上主說將要「使她成為光滑的磐石,作為海中曬網的地方」.
則28:14
「列火的石中往來」表示天主的顯現.
則28:18
拿步高攻打提洛,圍城十三年後(公元前587-574年),自己兵老師疲,提洛也變成貧窮不堪,因此對拿步高而言,毫無得益.
則33:32
此處的百姓是指在巴比倫充軍的遺民.因為先知說以色列將由遺民中復興,因此他們喜歡聽先知所說的話.
則35:1
耶路撒冷城陷後,厄東與加色丁(巴比倫)人一起劫掠了聖城,並且佔據了一些猶大的故土.因此先知在耶路撒冷城陷後,做出反對厄東的神諭.
則38:3
默舍克和突巴耳都是以色列北方,黑海邊的國家.以色列的敵人多來自北邊.
則38:12
「地中心」指以色列.古人多以自己所處是世界的中心(如中國,地中海,等).
則40:5
通常一竿是六肘.一肘是六掌(一掌7.5公分,一肘是45公分,一竿是270公分).大肘則是七掌(一肘加一掌,也就是52.5公分).
則40:46
匝多克是忠於達味王的大司祭(撒下15:24),他曾為撒羅滿傅油,立為君王(列上1:39).大司祭本來只有亞郎家族的肋未人才能擔任.但是在南北國分裂的時期,一般肋未人都遠離了天主.因此厄則克耳先知限定唯有大司祭匝多克的兒子才能在聖所內供職,其他肋未人只能在聖所內服勞役(則44:10-16).後世的「撒杜塞黨」就是來自以身為匝多克大司祭之後代而自豪的權貴人物.
則41:12
無頂建築物的用途不明.
則42:8
撒羅滿所建的君王宮殿與聖殿緊鄰.但是新聖殿則有獻於上主的保留地,聖與俗間有嚴格的區分(則45:1-8).
則44:2
上主由東門進入後,該門就關閉不開,表示上主永遠住在他們中,不再離去(則43:9).
則44:8
從若蘇厄時代開始,就以詐欺騙和的基貝紅人在聖殿內擔任劈材挑水的雜物(蘇9:23).但是厄則克耳先知歸定應由肋未人來擔任這些聖殿雜務.因此,當波斯的阿塔薛西斯王在位時,厄斯德拉召集充軍巴比倫的以色列遺民歸國,竟然除了司祭外,沒有肋未人自願跟隨(厄上8:15).
則44:29
禁物指已獻給天主,俗人不得碰觸的祭品.
則45:9-10
充軍前的猶大境內,百姓忍受的不只是權貴的豪奪強取(依5:8-10),更要面對商賈市儈的詐欺手段(歐12:8;亞8:5)